2月5日,在池州市青山庙会的傩艺荟萃展演上,南山刘傩戏会表演傩舞《刘文龙·交战》。
2月3日,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源溪村缟溪曹朝社树傩舞表演。
2月4日,在梅街镇姚街村荡里姚氏宗祠,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家伟(中)与村民排练次日将在青山庙会展演的傩舞《打赤鸟》。
2月2日,在池州市梅街傩文化展示馆,池州傩面具雕刻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姚维耘在雕刻傩面具。
池州市梅街傩文化展示馆展出的各种傩面具。
2月4日晚,在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山湖村,高跷马傩戏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
绵延的九华山脉孕育的白洋河自南向北蜿蜒流入长江,它静静地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源溪村。2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晨雾渐散,徐村柯氏祠堂祈福仪式过后,男人们戴上傩面具,旗帜开道,向一株数百年的连理树行进,源溪村朝社树傩事活动正式开始。社树边,村民举行祭拜,舞动钱伞,唱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祥词。接着缟溪金和缟溪曹2个傩戏会相继进行朝社树。
朝社树是源溪村傩事活动的高潮,也是交通不便的山区一种变通的庙会形式。沿着白洋河往下走,在刘街社区,青山庙会便是当地最为着名的傩事活动。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茶溪汪、荡里姚等6家傩戏会依次穿河过桥来到青山庙会师。之后,由梅街镇主办的傩艺荟萃展演启幕,傩舞《舞伞钱》《五星会》,傩戏《孟姜女·姑嫂行路》等轮番上演,庙会成为傩事活动和傩文化传播的一方舞台。
《论语》描述:“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傩,作为先民驱鬼逐疫的仪式,曾遍布朝野,傩文化则贯穿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史。2006年,主要集中在贵池区梅街、棠溪、墩上和里山等乡镇(街道)的池州傩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池州傩戏有13人获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农民傩戏会34个,专题傩文化展示馆1个,还有多个传习场所。
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傍晚的贵池区墩上街道山湖村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77岁的池州傩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唐茂华在高跷马傩戏表演现场来回指挥调度。与此同时,梅街镇姚街村58岁的池州傩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家伟也忙着排练,他们有两个节目要参加次日的青山庙会和傩戏展演。在梅街镇源溪村,25岁的曹必冉已成为缟溪曹戏社的主力,爷爷是村里恢复傩戏的4个领头人之一,曹必冉自小浸润其中,他在黄山学院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傩。
傩戏由各宗族代代沿袭而不外泄,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被誉为“戏曲活化石”。近年来,池州市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不断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近三年全市累计投入保护资金400余万元,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农村实地考察,搜集整理数十套流传在民间的傩戏手抄本,运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形式,建立较为完整的资料数据库。未来将建设池州傩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傩戏与文旅产业融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记者 徐旻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