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阜阳颍泉农商银行改制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十年坚守初心,十年聚力创新,阜阳颍泉农商银行与地方金融共荣共生,成长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开启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十年奋进,结下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全行总资产总额突破300亿元,较2012年增加266.9亿元,十年来增长7.36倍;各项存款余额达233.85亿元,较2013年增加 198.02 亿元,增长6.53倍;贷款余额达211.62亿元,较2012年增加187.44亿元增长8.38倍;累计上缴各项税费达12.90亿元,各项业务发展指标处于较好水平,稳居全省农商银行系统前列。
十年奋进路 党建融合发展打开新格局
自改制以来,颍泉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党管金融的原则,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自觉把党建的政治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把党的领导纳入公司章程。形成“坚强的党委会、规范的股东大会、健康的董事会、尽职的经营层、有效的监事会”为核心内容。坚持把支部建在连上,堡垒筑在前沿。在总行机关建立了四个党支部,建立了退休员工党支部,在全辖24个支行、部设立了党组织,实现了党支部营业网点全覆盖。深入开展“领航计划”,推动“一支部一品牌”建设落在实处。创新“三引领三带动三融合”立体式党建融合发展体系。突出党委引领,推进全面融合,推进疫情防控、公司治理、业务发展、重点工作等融合发展;突出条线引领,推进电子银行业务、信息科技、网点建设、信用村建设、特色网点等专项融合;突出支部引领,推进开展组织生活、落实党务工作任务与改进金融服务、业务营销、落实经营目标任务具体融合,党建融合发展打开新格局。
十年发展路 聚焦主责主业重塑新服务
十年来,颍泉农商银行在支持乡村特色产业上下苦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出实招,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上做文章,在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创产品。
积极支持“大托管”,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根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情况、经营情况、产业风险情况、融资需求等,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颍泉农商银行对辖内109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做到全面走访,建档全面覆盖,为其中34户办理授信业务,授信金额0.68亿元,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不断完善信贷产品,提供全链条金融配套服务。打造“金农农e贷”“金农信e贷”“金农商e贷”“金农企e贷”4个“e贷系列”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截至2022年末,颍泉农商银行“金农易贷”授信户数4.42万户,授信金额60.75亿元,用信金额38.69亿元;其中“金农农e贷”授信户数达到20853户。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农民富裕富足补短板。全力做好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工作,确保做到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精准用于脱贫人口发展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建立有需求的脱贫人口及边缘人口清单,实行派单制管理,开展入村入户走访,并积极给予金融支持。截至2022年末,颍泉农商银行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3680.82万元、受众达9309户,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2707.15万元,受众3924户。
十年拼搏路 聚力改革创新锻造新农商
十年来,颍泉农商银行锚定普惠和零售转型、加大实体经济金融供给、持续增强科技赋能、践行社会责任。
持续深化对小微企业服务“增量、降价、提质、扩面”,为实体经济赋能贡献绵薄之力。十年来,阜阳颍泉农商银行不断加大重点行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重点加大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投放。至2022年末,小微企业及涉农贷款余额187.17亿元,其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6.58亿元,中小微企业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26.97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始终与广大客户站在一处、干在一起,携手共渡难关。阜阳颍泉农商银行多措并举,积极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截至2022年末,累计办理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26.60亿元;主动让利,切实减轻市场主体利息负担,截至2022年,累计减费让利和减免息费3501.2万元,累计对存量贷款20.35亿元下调利率,预计减轻企业付息2015.4万元。
坚持普惠零售转型,稳步推进“网格化”金融服务。十年来,阜阳颍泉农商银行布局渠道、产品、机制和科技等多层面的零售转型策略;实施网格化金融,逐步构建区域性网格化精准营销体系;紧盯“圈、链、群”,完善重点商圈、群体营销服务体系;结合各类场景平台搭建“零售生态群”和“商圈网格化”营销维护,大力支持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城乡居民生产经营、生活消费资金需求。
十年来,颍泉农商银行发力科技赋能,提升数据应用能力,着力补足短板;始终聚焦老年客户的金融需求,努力填补“数字鸿沟”;始终坚持金融向善、人民至上,自觉践行社会责任……
十年磨一剑,奋进正当时。站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颍泉农商银行将沿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宏伟蓝图,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守望相助、共同前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金融动能。(李式彬)